懒惰颓废算不上,但作为一个中年大叔,对自己身材自暴自弃是有的了,因为有很多借口,应酬太多,工作太忙……健身班报过,偶尔锻炼一下也很难坚持,身材难免跟通货膨胀一样越来越不可控了。
正好今年过年疫情期间,开始锻炼身体,每周至少五次锻炼,要么跑5公里,要么30~40分钟Keep,未间断,回顾一下自己是如何做到的,有值得参考的地方。
让我们看看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1、责任感促成了最初的行动
在新冠疫情前几天,真实的感受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健康对一家人是多么重要。于是真实的感受到了责任感,正好那段时间是春节,没办法出门,就自己在家做Keep,最初的启动阶段就这么熬过来了。
2、另一半的支持和督促打败了前期的退缩
等一两个月后,疫情结束了,按照以前的习惯,可能就半途而废了。但老婆看到我这样的行为,非常支持,两人都养成了锻炼的习惯。于是,如果早上有时候起不来,她就督促和带领我,偶尔她想偷懒,我又反过来督促她。很多时候,就是心里畏难,想偷一下懒,觉得偶尔一次不锻炼没什么,就不想动了。但身边的人督促一下,等下了楼,跨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行动并不难,甚至更愉快,因为不需要跟自己没有坚持的后悔作斗争,反而有了战胜自己的成就感。
3、坚持锻炼后身体的良好感觉促成了长期的坚持
等锻炼了2个月,廋下来10多斤,身体清爽的感觉,以及周边同事朋友的反馈,每个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瘦啦。这让自己获得了真实锻炼的好处,也获得了成就感,这时候已经不需要道理说服自己锻炼了,甚至早上没锻炼,一整天的感觉都不好,晚上也会自觉的补上,自然而然长期坚持了。
同理,长期懒惰颓废的状态改变,应该也是这样一个流程吧。
首先,有促发最开始行动的决心的真切的欲望。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懒惰颓废的人一直呆在自己颓废的状态里,很难改变,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促发改变的动力产生,以及这个变化不足以激发内在的欲望。
- 可以是感受到了威胁和压力:A妈妈一直是家庭主妇,每天的日常就是送完孩子就躺在床上看手机,但最近突然希望开始家庭收纳了,是因为他感受到了丈夫变化,感受到了威胁。
- 可以是感受到了爱和责任:B爸爸最近突然不看电视,开始看书了。原来是因为教育小孩不要看电视,只好自己带头不看。
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只有外在的诱因,很多时候反而会导致一个人更加自暴自弃,所以还需要通过外因激发内在的善,这种内在的善才是最真切的动力,通过爱、责任等正面的自我激发,才是后期能够长期坚定不犹豫,坚持的基础。
其次,要有足够友好的支持力量,才能顺利度过最初的挣扎期。
要改变长期的习惯,要打破生活固有的状态,肯定会面临与人性作斗争,很多时候,不能坚持,都是最初的犹豫与退缩。所以,在行动的时候,要学会给自己营造一个支持的氛围。
- 身边人的支持:改变自然会打破现有的状态,首要的是身边人的支持,一是情感上的支持,获得理解强化决心。因为大多数改变行动都不会立即有效果,这时候最怕身边人的疑问或嘲笑,这种疑问与嘲笑反过来会让自己也慢慢开始疑惑,进而放弃;二是行动上的支持,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在我们把精力投入改变的时候,自然在其它事情上精力就不够了,如果没有人帮助和支持,很快就会被现实打败,也有了偷懒放弃的借口。
- 行动上的伙伴:一般懒惰颓废的人自我意志力都比较弱,本来就容易打退堂鼓。一个人孤独前行,一定是最初信誓旦旦还会行动,几天后就会半途而废。这个时候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互相打气坚持,起码可以走得更远。
最后,后期要能从改变本身获得快乐,这是短期行为变成长期习惯的关键。
一个改变,短期靠意志可以坚持,但如果长期来说,任何人的意志都是有限的,会被消耗掉的。那些真正能长期坚持的,一定是能给自己带来愉悦的行为。身边有朋友钢琴专业9级,但一毕业就下决心一辈子不碰了。因为当年是父母强制的,自己并不快乐,当能自己说了算的时候,自然就会放弃,转而到那些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行为。要想变成长期习惯,还需要两个条件:
- 注意方法技巧,重视每一点的正反馈:行动要产生结果,不变成无效努力,就需要在行动过程中注意提升技能和方法,每一次正确行动,带来哪怕一点点正面反馈,都会强化行为,就能坚持。最怕的是行动不得法,长期没有任何改善,迟早会绝望的。
- 有足够的频率与强度,才能量变引发质变:任何技能的掌握,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都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所以要改变,一定要投入足够的时间,有足够的频率和强度。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一万小时定律)
一棵树,静静的挺住,扎着根。风会来,也会去;雨会来,也会去。总会等到阳光灿烂,风调雨顺,积蓄的力量也够了,自然就会生长。
发布者:欧芝士,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ouzhishi.com/?p=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