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年一直讲授沟通技巧、服务技巧。刚开始很有兴致,总结经验,观察生活,寻找相关理论,慢慢形成了一点自己的体系。学员们也听得兴致勃勃,觉得讲的确实有道理,是自己没有想到的。
可是,慢慢的,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同样的东西,有人很快接受,有人接受慢,甚至还有人当场质疑。比如上次,我在讲投诉处理技巧的时候,有个学员当场就说,老师,这有什么好讲的,客户都是神经病。你也许会认为她故意捣乱,或者对我有成见。其实都不是,你只要看看她那张“苦大仇深”的脸,你大概就会明白她为什么会这样讲了。
同时,每次我出差回家,父母总是很热情很客气,就跟我是客人一样。每次他们热情过火的时候我多少表现得有点不耐烦的样子,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也就偏离了上课时传授给别人的那些原则和技巧了,每每说完自己都还有些后悔。
今天晚上,自己感冒了。爸爸边看电视边唠叨:怎么不爱惜自己身体,怎么不去吃药,感冒了不是很难受吗。不等他说第4遍,我就回应到:我难道自己想感冒么,我难道不知道爱惜自己身体么,你说的好,不也天天咳嗽!要是爱惜自己身体的话,那就该把烟戒了,给我们做个榜样。然后就回到自己房间闷闷不乐上网。
老婆用QQ发来一句:老公,你明明很爱自己父母,怎么就不会好好表达呢?
对,不会表达爱,这一下点醒了我。
所有的沟通不就是表达关心、理解、宽容、认同么。如果我们会爱的表达,哪里还有不能沟通的呢!
如果我们面对别人的关心与爱有点尴尬,甚至不耐烦。可能就是因为我们还不习惯被爱,可能就是我们小时候家庭氛围不好,没有经历过纯粹的爱,也就更不会爱的表达了。
如果我们讨厌一个人。可能就是我们与他之间有着爱的心结,或者是我们人生经历中有一个跟他相似的人与我有着爱的债务。心结没打开,我们就永远就不能自然和正常的面对他。
如果我们恨一个人,也可能就是他夺去过我们的爱,或者没有承担起应该的爱的责任,我们是一个爱的荒漠,又怎么能有喜悦的心情对待别人呢,我们对他的“恨”,表达出来的何尝不是我们渴望他的爱呢,表达出来的何尝不是我们内心深处对他的“爱”呢。这大概就是所谓“恨之深,爱之切”吧。
如果我们“仇视”这个世界,更可能是我们有着不太“幸福”的童年或“悲惨”的经历,让我们接受爱的心门关闭,开始慢慢疏远,并敌视这个世界了。
再看看身边那些善于沟通,或者说人缘好的人,那个不是有过充盈的被爱的经历?他们要么有幸福的童年,要们至少受到过“良师益友”的影响。当然,这里所说的幸福并不是物质生活的丰富,而是他们的父母有着充盈的爱,并能表达爱;我们说的良师益友也是那种帮我们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人。
这样看来,只要我们心中有了爱,学会了表达爱,自然就会沟通,哪怕不会“花言巧语”,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把爱传递出去,别人都能理解,关系都会融洽。
从今天起,我们先忘掉那些所谓的技巧,先进行爱的修炼吧。
只有我们内心充盈着爱,我们才会想起表达爱。
只有我们慢慢习惯了爱的表达,我们就有了沟通的“基础”。
有了良好的沟通,我们才会拥有快乐健康的人生。
发布者:欧芝士,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ouzhishi.com/?p=4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