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干部上讲台,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国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举措。
浩睿调查发现,领导干部对于上讲台普遍感到责任重、压力大。相对于其管理职位和能力,领导干部上讲台实际课堂效果有较大提升空间。
归纳起来,领导干部对“上讲台“存在以下三大障碍:
- 不愿讲:对”为什么“上讲台认识不足,缺乏决心动力;
- 不敢讲:对上讲台”是什么“定位不准,有畏难情绪;
- 不会讲:就上讲台”怎么讲“缺乏技巧,实际效果不佳。
一、提升认知,领导干部应主动走上讲台
1、带头上讲台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
领导干部上讲台在党的历史、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通过培训建立有深度、高质量,且长期稳定的管理对话渠道
领导干部上讲台,不仅仅是一次培训任务的完成,更是一次深度的干部和员工对话。除了培训作用,还切实提升了管理:
- 丰富干部培训形式和内容;
- 促进企业员工了解国情、党情、企情;
- 拉近领导与员工关系;
- 对领导干部素质及能力的一次检验;
- 重塑领导干部政治形象和政治威信;
- ……
3、通过上讲台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相长
- 学员通过参与领导干部组织的培训,获得知识、技能提升和态度的转变;
- 领导干部通过备课讲课,实现对自我理论和实践的一次审视、提炼和总结,从而促进领导干部自身能力素质提升。
二、精准定位,打造“政治高度、思维深度和实践厚度”三位一体的独特魅力
提高干部教育的质效,关键在师资。领导干部上讲台,不是让领导干部跟专业老师比管理知识和理论,更不是比讲课技巧。领导干部要学会利用部自身优势和个性魅力,实现不同于专职老师的差异化定位,从而塑造独具特色的魅力。
哪类领导干部讲课更受欢迎?
浩睿调查显示,受欢迎的领导干部老师包括:
- 智囊型:曾参与公司重大战略、制度、标准等的起草、征集意见和修改等;
- 实干型:曾经身处一线,有基层经验;
- 技术型:掌握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
- 学者型: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思维能力。
也就是说,那些有真功夫、真本事,能传授实用知识技能,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领导干部更受欢迎。领导干部上讲台的培训效果,不是简单来自于课程内容和授课技巧,更是自身视野、阅历和实践的交集,是根植于自身的独特优势:政治的高度、思维的深度、实践的厚度。

领导干部打造的精品课程,一定是自身境界、阅历和个性的有效彰显:
- 政治高度:领导干部政治觉悟和站位高,视野广,能将抽象的政策语言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政策解读;
- 思维深度:领导干部基于理论和方法的全面深刻认识,可以更好地聚焦和剖析热点、难点问题;
- 实践厚度:领导干部善于利用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具体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见解和思路。
三、三步打磨精品课,通过“上讲台”塑造独特领导力IP
如何才能真正上好课,需要通过三个步骤实现:
- 盘点知识资产:讲师能讲什么决定课程价值
- 确定课程形式:做成哪类课程匹配课程内容
- 设计学习体验:如何打磨课程凸显课程亮点

首先,基于自身优势,盘点自身具备的能力和掌握的知识。培训内容是核心,自己擅长的才能讲好。领导干部应充分了解授课对象需求,并基于自身知识技能的情况进行盘点,最终确定核心知识点和技能。
然后,基于所选择的内容,匹配合适的培训形式:
- 主题报告会
- 讲座
- 分享会
- 专题课
最后,设计合适的互动方式,基于学员体验打磨课程亮点。
- 有高度:基于政策、制度等文件,站位高,解读准,有效“引导和指导”;
- 接地气:不摆架子,不打官腔,多“提问和互动”平等互动沟通;
- 有情:站在员工角度,讲领导者自身或身边人的“故事,坦诚面对,真诚交流;
- 有用:针对现实问题,进行案例剖析,不避重就轻,提供有效解决思路。

发布者:欧芝士,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ouzhishi.com/?p=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