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腔》到《高兴》的坚持

从《秦腔》到《高兴》的坚持

工作忙乱,好久没有时间静下来看书,特别是文学书这样的闲情逸致。前几天,偶然在网上看到贾平凹先生又有新作《高兴》出来,忍不住在网上胡乱搜索一气,关心一下这部书的情况。

我喜欢贾平凹先生的书要追溯到小学的时候。当时小山村,除了课本基本上没有别的书,有天在堂哥处发现了一本《中篇小说选刊》,堂哥当时是村中唯一的大学 生,我们这些小孩子基本上一放假,都喜欢往他家凑。等他要到外地上学去,我自然就把这本书据为己有了。那个时候我正读六年级,在镇中心小学。每个周末走十 几里山路回家,我最大的乐趣和期盼就是把那本《中篇小说选刊》重温一遍,其中有篇《天狗》看了不下二十遍。每次都会被那个童话般的村庄吸引,被天狗、师傅 和师娘的善良打动。因为《天狗》,也就记住了贾平凹这个名字,高中开始关注收集他的作品,慢慢拥有了他的每一部作品,到《高老庄》为止。

然后大学毕业,工作和生活压力陡然增大,很少有时间,也不能静下来看书,也就与贾平凹失去了“联系”。

直到2005年,偶然一次,在上海的大街上看到地摊上又一本红皮的《秦腔》,开始还以为又是势利者冒名。但蹲在路边读完后记,立即花10元买下。这也成了我唯一收藏的本关于贾先生的盗版书。

我拿到书,基本上是一口气读完。那种《天狗》时拥有的乐趣又回来了。书里,在看似繁杂无趣的日常生活背后,我真切的感受到书中描述农村的变迁,与贾平凹一起“哀叹”农村文化的衰败。它的确称得上是一块碑子,一曲挽歌。

可惜的是,我发现很多人评论《秦腔》,都是说这本书很难读,基本上看不下去。看来很多人跟这个社会一样浮躁,难得静下心感受这些了。

同样的事发生在《高兴》身上。我在百度贴吧发现,除一部分人欣赏外,很大一部分人是失望甚至是贬损。有的说贾平凹江郎才尽了,有的称贾平凹应该去体验生活 了,说“请平凹先生走出书房,远离吹捧者,扎扎实实了解生活吧,希望能看到像《浮躁》《废都》《高老庄》《小月前本》《黑氏》以及《商州三录》这样的好作 品”。

看来美丽的童话大家都愿意相信,而残酷的现实反而变得不真实了。

如今早已不是《小月前本》时代,农村已深深烙下了工业文明的印记。沿海,因工厂、水泥建筑,农民失去了土地。而内地,因城市的引力,农民已经不再珍惜、留 恋土地。贾平凹之前描述的那些“童话世界”,已经一点点消逝。至少,我所感受的四川老家,正在演绎着《秦腔》一样的故事:年轻人都去了城里打工,山村里基 本上只有老人和小孩,有人去世了抬到墓地里的人都凑不够。

而这些,如果你没有生活在农村,如果你不是来自农村,你基本上不会看到。在你眼里,能看到也只能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于《秦腔》和《高兴》,你会感受到晦涩,看到贾平凹的枯竭。

如你愿意低下头,静下心,你就会感受到他的坚守。

他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他热爱的那片土地。因为这样,他才能敏锐的捕捉到农村正在经历的这次变迁与阵痛,把自己对农村的未来的迷茫在《秦腔》中蔓延开来。

因为他的坚守,他才会一直关注这些离开了土地的农民的命运,也就有了《高兴》的诞生。

有人质疑说高兴不是典型的农民。确实,他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可他却是农村变革和工业化过程中被从土地上抛弃了的典型的农民。

入城的农民工中,有两类比较典型,一类是建筑工人,他们为我们城市建造了大量钢筋水泥建筑。然而,他们生活在工地中,基本上与世隔绝,与城市文明没有直接的交流与冲突。 

另一类就是贾平凹笔下刘高兴这一类。他们在城市里干着别人不愿意干的,他们是拾荒者、清洁工、保姆、装修工、搬家工,甚至是大街上的站街女和流窜的小偷。 他们或多或少的与城市有连接,或多或少会幻想融入城市。然而,他们也很难入进入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的法眼。在城里人的眼里,他们要么成为无生命的石头物品, 被视而不见;要么被当作工具使唤;抑或是成为洪水猛兽。

贾平凹通过《高兴》,关注了这样一群在城市中的典型边缘者。他通过高兴的视角,让我们感受了当农民脱离了自己的土地,在一个根本上不属于自己的城市中所能做,所能想和所感受的一切。

没有贾平凹,我们是不会关注在我们生活的城市的某个角落里,还会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还会有这样的行为、感受和思想。如我们永远也不会理解刘高兴在拉着垃圾车还会想到性一样。

然而,这些人就这样真实的生活在我们周围。其实只要你愿意,你是可以看到他们的。比如说,在房地产火热的今天,我相信你会经常看到一群群穿着破烂邋遢的装 修工人在各大楼中进进出出,我相信你不会了解和关心他们的生活,我也相信你没有兴趣去接近他们。最近我偶然发现,我身边的这群装修工人也会有一个韩大宝一 样的头头,他们要想取得一栋楼房的装修资格,必须大家合伙每人缴纳两千到六千不等的“黑钱”给头头,由头头去打点才能拿到进出的“出入证”。他们的基本遭遇和贾平凹笔下的刘高兴们是何其相似。

贾平凹正用他自己的眼睛和真诚,试图告诉我们那些电视、报纸和网络不能告诉我们的东西。他打破了留在我们心目中犹如世外桃源的农村印象,试图颠覆留在我们心中的纯朴善良的美好农民形象。

也许你会不习惯,也许你会失望。不过,这却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我们需要这样的真实。我们需要贾平凹式的坚持。

发布者:欧芝士,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ouzhishi.com/?p=4593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07-11-10 8:18 下午
下一篇 2007-12-01 12:48 上午

相关推荐

  • 三十一觉文学梦

    前两天出差的看到了世纪大讲堂王蒙先生的讲座,大意是说弄文学都是些有情绪的人。当时不以为意。今天,突然莫名烦躁,手头的事情做不下去了,漫无目的的在网上乱点。随意中就点到了百度贴吧贾平凹吧。看着温暖的文字,心也就慢慢安静了。 从小我好数学,语文一般。爸爸常说起他很小就教我数数,两三岁的我就能从1数到100。只是这些我都不记得了。记得的是小时候我不爱做作业,每次到…

    2009-07-23
    00
  • 爱、坚持、希望–《向日葵》

    让我笑的是希望 “男人为了守护自己能够努力到什么程度,能够忍受多大的伤痛,能够愤怒多少,然后在那里怎么去找希望……” “什么是爱?很简单啊,爱是开心的时刻和美好回忆,只要你记得,爱就不会改变。”《向日葵》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在监狱度过十年后重新寻找希望的故事。这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和让人感动的角色,它是一个讲述爱、坚持和希望的故事。 黑帮传奇人物泰植(金来沅饰),…

    2007-02-22
    00
  • 这个结婚的季节

    今天,突然朋友来电说今天当爸爸了,值得祝贺的消息。最近,好些朋友都结婚或者生小孩了,真是个结婚的季节。 转念间,一切都这么快的去了。我们还在期待什么,命运能给的又是什么? 我站在这里 你不近不远的站着 静静看我笨拙的样子 你笑了,那样开心 看看我的样子,我也笑了 笑声在冬天的云层里穿越 偶尔打在你的脸上 偶尔落在我的心里 Post Views: 822

    2008-10-15
    00
  • 冰火岛日思录:主业还是副业,这是个问题

    由于财务毫无头绪,开始看看财务方面的东东。于是接触到这本《卖竹竿的商贩为什么不会倒》,一看名字就吸引了我的兴趣,就凭把财务主题取成这样的名字,就值得看一看了。 果然,它没有辜负我的期望。通过一个个浅显而又有悬念的故事,阐述一个个简单的财务理念(不是富爸爸类的理财观念),浅显而又深刻。 举其中对我感触最深的第二章吧。他讲述了一个开在郊区普通社区的法国高档餐馆的…

    2009-05-22
    00
  • 节日的世界

    一直在路上 一个人的旅行 有时候他感觉拥有整个世界 偶尔的时候 又好像什么都不属于他 节日就这样到了,有些突然,还没有准备工作。 刚刚出差回来,一身的疲惫,却又要计划怎样度过这个难得的假期了。太远的旅行已经厌倦,它会带来出差的错觉。 我要静静的呆下来,好好的睡几个懒觉。我可以不用在床上辗转反侧,也不用一遍遍醒来看表后又倒下去多睡五分钟。如果可以的话,连梦都不…

    2006-09-30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

186-0287-16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9197751@qq.com

关注微信
升级大脑程序,破解人性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