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郭宇宽批判郎咸平

解读郭宇宽批判郎咸平

自从《财经郎咸平》停掉以后,郎先生已经消失了好长一段时间了,最近因猪肉大涨,所以就想知道一下所谓通货膨胀到底怎么回事,该如何应对,就在网上Google了一下,发现郎先生又开始站出来发言了。

特别找到郎先生在几个论坛的演讲的记录,细读之下,发现郎先生对最近股市大涨、房价越调控越涨以及物价上涨有一个符合逻辑的明晰认识,也能较好的解决我心目中的一些疑问。对他能及时就这些现象发表一下个人意见,我是由衷的欢迎,相信有幸能现场聆听演讲的人也是欢迎的,因为网上的演讲记录者很忠实的把现场每一次掌声都标注出来了。

不知道普通大众对郎先生这些理解会是什么样态度,估计也不能让每一个人满意。至少,我就看到了一篇郭宇宽先生发表的做《郎咸平的几大罪状和我的看法》的文章(《警惕郎咸平式的“讲真话”》大概为其删简版)。对郭先生的文章,我也认真拜读。因为虽然我对郎先生有好感,也难免存在被误导的可能,有机会看看相反的观点未尝不是好事。可是我真正把文章读完,多多少少有些失望。整篇文章洋洋洒洒,文采倒是不错,不过逻辑紊乱,缺乏批评最需要的逻辑支撑。

文章读完,给我的感觉是批判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郎咸平人品有问题;二是郎咸平鼓吹专治,逆历史潮流而动。当然,作为一个媒体人(我的揣测),这样的批评该是已经费尽了吃奶的力量了,勇气可嘉,实有欠缺。因为这样的道德批判我们已经听得太多了,我们更需要的是对事物更清楚的认识,面对目前浮躁的社会更是如此。

我们先来看看关于郎先生人品的问题。郭先生在文章中详细列举了四大罪状,并有“确凿”的例证。关于这些论据,我无从考证,也没有发言权,因为没有郭先生那样的幸运,有机会私下里近距离观察到生活中的郎先生,或者接触到所谓郎先生身边私密的朋友。我相信大多数接触过郎先生观点和文章的人跟我一样,“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由此可以推论,大多数人对郎先生的喜欢,并不是因为郎先生是大家的道德楷模;同样,我想那些对郎先生讨厌的人,可能也不仅仅是因为郎先生个人所谓的生活作风糜烂吧。所以,对郎先生的批判局限于道德的批判,无论对错,都有失偏颇。

然而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的学术争论,最终都演变为人品的问题和道德的论战。也就是用一个人为人处事作为评判的标准。这对一个真正的做学术的人来说,就不太公平了。因为据我的个人观察发现,真正在学术上有大成就的人,以下两种类型居多:一种是“天才儿童型”,就是在某方面有突出能力,但在生活和与人相处方面,却保持着儿童一般的纯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对事物本身,此种类型的学者在自然科学和艺术中较多;第二种类型就是“偏执狂”,就是能从大量繁复的事物中找出规律,从复杂的现象中看到本质。要能找到规律和本质,就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一颗冷静的心,就会多少与常人相异。这种类型的人在社会科学中居多。

当然,这并不是说学术有成就的人就应该道德沦丧,而是说道德的正误不是评价学术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说学术能力与为人处世的能力本身没有关系。目前中国的学界,不是学者们学者们为人处事能力太弱,恰恰是相反。大多数人一旦功成名就,就开始八面玲珑,四平八稳。既得利益者不敢得罪,普通民众不能违抗。结果要么就是引进一些新鲜名词,弄出一些自己都稀里糊涂的东西,让大家都看不懂,要么就是喊喊无关痛痒的口号,迎合大家的或某些人的胃口。

郭先生在文中列举的郎在与他辩论中“拂袖而去”的故事,或者郎同事(甚至美国的权威教授)对他做人失败的评价,甚至是郎通过各种演讲“圈钱”行为等等,并不能用来辩驳郎先生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和言论。这些唯一能证明的,也许就是郭先生道德感较强,会做人。如他运用的“抨击他XX,我不同意”式的批判,很是隐晦。连学术批评都要搞得这样有技巧,可见为人处事的技巧之纯熟。就这一点来讲,与郎先生骂人的率直还是有些差距的。

其次,我们来看看对郎先生鼓吹专治的批判。关于郎先生的观点,因为个人喜好的原因,基本上都读过,并自己也试着推论过,反正我是没有能力推论出郎先生是一个简单的“专治论”的鼓吹者,因此而推论郎先生是上劝进表,就更有些无稽之谈了。当然,如果说郎先生积极言论,希望影响到决策者,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就像最近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对诸葛亮“胸怀天下”的赞赏一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理应如此。

说郎先生是简单的“专治论”者,依我个人看法,要么是从郎的只言片语的胡乱推论,应验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要么是对郎先生言论的逻辑不能理解。我相信郭先生不是前者。也就是说,问题变成郎先生和郭先生两者的逻思维能力高下之较量了。

我们先来看看郭先生自己,整个文章批判更多的是通过只言片语的例证,或者是道德批判,没有涉及对郎先生观点的实质性批驳,无从看出郭先生高超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再来看看郎先生。根据郭先生的说法,郎先生的逻辑能力有如天外飞仙,混乱不堪。事实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郎先生对中国经济现象的判断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对现象的起因、走势、结果和解决办法有着完整的看法和严密的思路。姑且不论是否正确,至少可以让我们可以借鉴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如今竟然连郎先生学术的最基本素养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怀疑起来,不能说多少有些偏颇。

我想,也正是许多人像我一样,限于自身的理解能力,对目前中国各种谜语一样的经济现象不能理解,才会去看看郎先生的解释,然后自我印证和推论,才会有所谓的郎咸平热。

举例来说,关于房价虚高,并在政府调控下持续走高的问题。我相信很多人都是不能理解清楚的。对于此,学术界也没有人能站出来说出个所以然来。倒是郎先生通过最近几次所谓“圈钱”的演讲,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他对房地产本质的认识,到房价高的原因和深层次原因的理解,再到如何解决,都有自己系统的思考,且自成体系(有兴趣者可以去了解和推论一下,看看逻辑是否严密)。

我们顺着他的思考,我们多少可以更好的理解现实的社会经济现象,至少可以多一个看待这些现象的角度,这才是郎先生最大价值。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社会与世界,也是社会科学理论最大的价值,更是众多学者们努力的方向。

所以说,郭先生说郎先生最大功劳是“讲真话”,我是不认同的。“讲真话”谁都可以,难得的是能冷静的说真话,包括对别人的批判也是这样。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在这个价值迷失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些倾听自己、大众和时代心声的人,需要能对这个社会“冷眼旁观”并讲出自己心声的人。在大家都在低头赶路的时候,能有人呼吁我们停下来思考一下未来的方向,尤为可贵。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发布者:欧芝士,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ouzhishi.com/?p=4584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07-03-11 9:57 下午
下一篇 2007-11-02 7:15 下午

相关推荐

  • 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我是一只猪,每天吃饱了就躺着,周边很快就鼾声四起,偶尔一两个没睡着的,也都惬意的闭着眼睛,回味刚刚的美食。看看这些家伙,我就莫名的寂寞,就独自开始在圈里散步。 我边走边想,怎么突然自己就变得金贵起来了呢。听说经过最近这不到一年的时间,自己的身价都快翻番了。是吃肉的人的胃口大了么,是吃肉的人多了么,还是自己的同伴被吃得越来越少了。 想起这些,就头痛得睡不着了。…

    2008-06-13
    00
  • 夜雨夜

    夜,有雨,和着风。 沙沙雨声中我睡了,又醒来。 推开窗,街上路灯整齐的亮着,偶尔有车游荡,工地很安静。 春雨该是绵绵细细的,悄悄的潜入树叶、大地和窗下的路。 一个人站在窗边,风夹着雨丝,有些凉。 深深吸一口气,闭眼。 空气里有了泥土芬芳,黄黄雨水从山涧的顶端冲下来,漫过青草,石板路和脚,流向远方。 有雨夜,我醒着,因雨? Post Views: 855

    2008-03-29
    00
  • 苹果生活

    我时常幻想,天上掉下个苹果来,砸醒我沉睡的大脑,让我发明个惊世骇俗的东东,或者至少发表个惊天动地的言论。 这样的奇迹一次也没发生过。 记忆里倒是有两次鸟屎差点砸在头上。 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一直想:凭什么你不掉下来,凭什么你歧视我不砸我,凭什么。 — 前两天偶然看到一则古老新闻说美国《读者文摘》曾经撰文介绍说苹果排名健康水果第一,其次是杏和香蕉。…

    2008-05-03
    00
  • 梦想生活

    星星在哪里都是很亮的 就看你有没有抬头去看他们 (2005年8月4日新华社新闻) 每到夜晚,一个人安静着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小时候那些夏天的夜晚,一个人躺在院子里,让习习凉风侵袭整个身体,仰望星空,让思绪无拘无束的游走。很多简单而又宏大理想就这样在心底萌芽了。。。 单纯的快乐容易得到,可消逝也会很快。 离开故乡转眼已经8年了,8年,日本鬼子都可以打投降了。故乡…

    2006-05-20
    00
  • 摇滚与麻将的生活变迁

    前些天,崔健在成都搞了场《时代的晚上》演唱会,据说人还挺火爆。这是我没想到的。 记得我们读大学那会儿正是摇滚盛行的时候。晚上,时不时就会从宿舍楼的窗子里飘出几声惨叫。仔细一听,原来有人正摇滚着呢。 正如崔健开场曲一样,这个时代变化真快。很快,摇滚的风潮就过去了。现在流程的是风花雪月。 当然,这个年头也只有风花雪月是最安全的。毕竟,摇滚毕竟是“喷青”的行为,怎…

    2008-05-06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

186-0287-16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9197751@qq.com

关注微信
升级大脑程序,破解人性算法